在网络直播领域,部分以 “搞怪互动” 为特色的女主播时常处于舆论焦点,难免遭遇一些不合理的网络争议。
主播于芷晴便是其中之一,她长期面对网络上的负面声音,曾透露自己因此受到心理困扰,出现情绪波动等问题。

当下,互联网内容存在一种现象:创作者为吸引关注不断尝试新形式,而观众的关注点也逐渐变化,这使得内容创作陷入一种循环 —— 为持续获得目光,创作者不得不继续探索新的表达边界。
不过,于芷晴近期的一场直播却一改往日应对争议的状态,罕见地分享了自己在夜场的一次特别经历。
她描述,在夜场的一桌中,几位女生身边各有男生相伴,还直白地表示 “这些都是我的”;另一桌的情况则更为直接,全程有不少亲密互动。
这些场景让身为 “搞怪互动主播” 的于芷晴感到很不适应,甚至直言 “当时就想回家了”。
于芷晴笑称:“我虽是搞怪互动的主播,但价值观还是比较正向的,就算是玩笑也不会这样。” 有意思的是,她还提到自己之后去了第二桌一探究竟。
颇具讨论度的是,作为常以轻松互动为内容的主播,于芷晴特意强调自己 “价值观正向”。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,或许正是因为内容表达愈发多元,“价值观正向” 才需要被特意说明。
对于于芷晴来说,自己在网络上的互动只是工作中的一种形式,却没料到现实中某些场合的表现,比网络上的表达尺度大得多。
正如直播间弹幕所言 “这类场合的一些行为像是在刻意表现”,不少夜场中的行为已超出正常情感交流的范围,更像是一种夸张的自我展示。
当我们还在网络上讨论内容表达的边界时,现实中某些场合的尺度早已让人咋舌。连习惯了轻松互动风格的主播都对此感到不适,这或许值得我们思考:在追求吸引眼球的过程中,如何把握行为的边界与底线?
现实与网络的尺度对比引发热议,夜场中的夸张行为究竟是个性表达还是过度表演?关注吃瓜网,带你了解更多热点背后的故事,不错过每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~